蚊子虽小也是肉,产业再小亦有大文章。近年来,分宜县湖泽镇汉塘村直面实际,直击薄弱点,抓住扶贫产业“一子落”而活全局的关键,从小而广、小而实、小而精三方面入手,遍地开花发展小产业,释放出扶贫大能量,为小村产业扶贫淌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抓产业适应性做到小而广
在贫困户李春根看来,湖泽镇汉塘村之所以养出来的龙虾品质优、味道鲜,市场反响好,就是因为水质好。“像行田村小组的养虾水都是山里流出的山泉水,养出来的虾能不好吃吗?所以我很有信心地在今年将养殖规模从2017年的两三亩扩大到十五亩”。李春根的“很有信心”道出了汉塘村龙虾、南瓜、荞麦等各类扶贫产业贫困户的共识,他们的这份自信底气便是源自于汉塘村抓产业适应性。
产业是否立得住、站的稳、走的远,而不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最重要的是看扶贫产业与人文水土的适应性。“山多、水清是我们村的水土特色,只有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想方设法将山多水清的实际与贫困户增收串连在一起,产业发展才有意义。”汉塘村党支部书记严小明说道。
如何串联在一起,关键在于扶贫产业选定。经过全力挖掘、征求意愿,南瓜、橘子、荞麦、龙虾、鱼、黑斑蛙等适应汉塘村水土民情的产业被筛选出来。80亩的荒山荒地种上了南瓜、210亩土地被流转养殖了清水龙虾、百余亩田地已播下荞麦种子、橘园20亩、黑斑蛙养殖15亩、套种龙虾和草鱼4亩...不怕规模小,就怕产业少,如今的汉塘村,小而广的产业格局正成为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
抓产业效益性做好小而实
效益是产业生命力所在。扶贫产业有效益,方可由小做大、由弱变强,才能吸引贫困户积极参与,取得扶贫实效。“是大丰收!仅这一块山就采摘了5000斤南瓜。今年我种了40亩,预计可以赚3万元左右,真是苦点累点也特别开心”,在采摘现场上,贫困户张志刚一手一个南瓜笑得合不拢嘴.
向产业要效益是汉塘村扶贫产业的一大特色,从摈弃劳民伤财的“大”产业,再到让贫困户在见得着地增收厚度上做实“小”产业,湖泽镇汉塘村始终为贫困户量身选定好种养、收益高、见效快的产品,按照既要生产又要市场的经营理念,瞄准市场需求,打通渠道销售,让小产业也能出实效。
从举办龙虾节求市场买到单价高出市场价30%供不应求,清水龙虾产业由120亩发展到210亩;贫困户袁晚牙自找市场销售千余斤南瓜到依托县教体局打通中小学食堂采购渠道,南瓜产业丰收喜人,销售无忧;正在发展的荞麦产业,更是预计年收益可达6000元。
抓产业长远性做优小而精
产业扶贫不是三分钟热度,更不是全宜之计,而是增强扶贫造血功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长久之计。汉塘村现有9个村小组,1572人,其中贫困户27户74人,未脱贫12户36人。如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产业长远性,为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扶贫红利的精准产业帮扶措施,提升了他们的脱贫致富信心,更让他们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含义。
家家安排精准项目,户户到位精准措施。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自身意愿等实际情况,在产业基地和合作社带动下,建立了自主经营、土地流转入股、资产性收益等产业利益联结形式,让每一户贫困户们都能从产业扶贫中得到物质上的收益。仅汉元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就吸纳8户贫困户以资金、土地流转等形式入股,人均可增收近千元。
“三名贫困户全程参与张志刚南瓜种植,现在他们都表示想明年发展南瓜产业”,这样的产业带动群众效应在汉塘村不是一例。让贫困户对未来有更多的盼头、想头、干头是汉塘村做精做细产业扶贫的一个亮点,有劳动能力但对产业发展有顾虑的贫困户可以向村里申请加入到贫困户产业基地就业,以务工的形式学习种养殖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愿望和技能。
请输入验证码